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二、培养目标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四、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五、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六、教学进程表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八、教学实施与管理要求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工业设计
(二)专业代码:560118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面向机械、汽车等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创业创新意识,具备工业设计职业领域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通识能力及掌握专业核心技能(产品创意与策划、产品设计表达能力、设计执行能力、模型塑造能力),培养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面向
1.就业职业领域
主要面向汽车、机械、艺术设计等企业,产品创意与策划、产品设计、结构设计、模型塑造等工作。
2.初始就业岗位群
主要岗位:2D/3D绘图员、产品外观设计员、产品结构设计员、手板制作员、模型制作员
相近岗位:、工业产品营销员、工业产品售后服务员。
3.发展或晋升岗位群
设计工程师、结构工程师。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三年。
四、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一)知识要求
1.工业设计理论、设计分析、平面、立体、色彩构成方法的文化知识;
2.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电器产品设计、工业产品的结构和外观造型设计等专业知识;
3.掌握相关工业产品设计图的绘制技能和产品制造工艺与质量检验管理的知识;
4.熟悉和掌握专利申请及有关设计法规等知识。
(二)能力要求
1.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制造业企业、设计服务类企业一线工作,能从事工业设计、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生产工艺管理、计算机绘图等工作。
2.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有:
(1)能读懂图,熟悉机械加工技术及机电产品的制造工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公共技能;
(2)具有机械、电器产品的设计创新思维和设计与制造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
(3)具有新产品研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有产品功能、外形及结构设计的综合能力;
(4)具有良好的设计沟通能力;
(5)熟悉产品生产企业管理及产品设计法规和产品售后服务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1.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政治素质。
2.勤奋好学,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积极面对挫折的人文素质;
3.强烈的设计兴趣,事业心与工作责任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
4.身体健康,乐观向上等身体素质。
(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1.AutoCAD认证工程师
2.工业设计工程师(必修)
3.POR/E认证工程师
4.UG认证工程师
五、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1.机械设计
课程名称 | 机械设计 | |
课程目标 | 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 |
课程内容 | 一、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二、平面连杆机构 三、凸轮机构 四、其它常用机构 五、带传动和链传动 六、齿轮传动 七、蜗杆传动 八、轮系 九、连接 十、轴与轴承 十一、《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实训一周 | |
学习重点 | 常用机构、传动和连接 |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项目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物教学等手段。 | |
教学组织 | 分组教学、班级授课、综合教学 | |
教学保障条件 | 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基地 | |
学业评价 | 小组互评、项目考核、注重过程考核 |
2.机械产品造型设计
课程名称 | 机械产品造型设计 | |
课程目标 | 熟练掌握机械产品的零件绘制、曲面造型、零件装配等知识,使用UG软件进行产品造型设计,并用keyshot软件进行产品渲染。 | |
课程内容 | 一、二维草图的创建 二、零件设计 三、曲面设计 四、装配设计 五、工程图设计 六、运动仿真设计 七、分类产品设计 八、产品渲染 | |
学习重点 | 零件设计、曲面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的设计 |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项目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做”合一等教学法等;多媒体教学、示范演练等手段。 | |
教学组织 | 集中讲授、分组教学、个别辅导 | |
教学保障条件 | 专业机房、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基地 | |
学业评价 | 小组互评、项目考核、注重过程考核、有作品获校级上以奖或专利可免考 |
3.产品逆向工程设计
课程名称 | 产品逆向工程设计 | |
课程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练UG软件逆向造型设计,掌握逆向设计技术,掌握高级曲面技术,熟练进行点云处理等,完成合理的零部件设计。 熟悉UG逆向设计命令,熟悉作图思路,独立完成产品,模具,等各类设计。 | |
课程内容 | 一、 绪论 二、 逆向工程的测量系统 三、 数据预处理 四、 三维模型重构 五、 逆向工程系统 六、 Imageware 或其他软件及逆向一般流程 七、 Imageware 或其他软件常用命令 八、 Imageware 或其他软件曲线曲面基础 九、 对齐与定位 十、 产品的逆向设计 | |
学习重点 | 三维模型重构、Imageware应用、逆向设计 |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项目法、任务驱动法等;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物教学等手段。 | |
教学组织 | 分组教学、组长负责制、个别辅导 | |
教学保障条件 | 学生工作页、多媒体教室、模型制作实训室 | |
学业评价 | 小组互评、项目考核、注重过程考核 |
4.模型制作
课程名称 | 模型制作 | |
课程目标 | 掌握模型制作常用工具使用方法,了解材料的性能,学会模型的制作方法,能进行手板与模型制作。 | |
课程内容 | 一、模型概念 二、模型的制作工具 三、模型材料及其加工 四、模型的涂饰 五、模型中的声、光、电 六、模型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 七、室内模型制作 | |
学习重点 | 模型材料、加工、制作方法 |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项目法、任务驱动法等;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物教学等手段。 | |
教学组织 | 分组教学、组长负责制、个别辅导 | |
教学保障条件 | 学生工作页、多媒体教室、模型制作实训室 | |
学业评价 | 小组互评、项目考核、注重过程考核 |
5.产品外观设计
课程名称 | 产品外观设计 | |
课程目标 | 熟练掌握Rhino软件操作的常用技巧、精确建模、3D建模与编辑等知识,使用Rhino软件进行产品外观设计。 | |
课程内容 | 一、Rhino的基本操作; 二、Rhino操作的常用技巧; 三、建模基础; 四、精确建模; 五、3D建模与编辑; 六、设定工作环境和工具列配置; | |
学习重点 | 精确建模、3D建模与编辑 |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项目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做”合一等教学法等;多媒体教学、示范演练等手段。 | |
教学组织 | 集中讲授、分组教学、个别辅导 | |
教学保障条件 | 专业机房、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基地 | |
学业评价 | 小组互评、项目考核、注重过程考核、有作品获校级上以奖或专利可免考 |
六、教学进程表
课程模块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周数及教学周时数 | ||||||||
总课时 | 授课 | 实(训)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8 | 18 | 18 | 18 | 36 | ||||||||
职业素质课程 | 思想 政治 课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54 | 45 | 9 | 3 |
|
|
| 顶
岗
实
习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72 | 60 | 12 |
| 2 | 2 |
| ||||
形势与政策 | 1 | 1-2次/学期 | √ | √ | √ | √ | ||||||
文化 基础 课程 | 大学语文 | 4 | 72 | 36 | 36 | 4 |
|
|
| |||
大学英语 | 8 | 144 | 72 | 72 | 4 | 4 |
|
|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4 | 72 | 36 | 36 | 4 |
|
|
| ||||
体育 | 8 | 144 |
| 144 | 2 | 2 | 2 | 2 |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3 | 116 | 36 | 80(与入学育同步) | 2 |
|
|
| ||||
职业 基础 课程 | 工程制图及CAD | 6 | 108 | 36 | 72 | 6 |
|
|
| |||
高等数学 | 4 | 72 | 36 | 36 | 4 |
|
|
| ||||
工业设计概论 | 2 | 36 | 18 | 18 |
| 2 |
|
| ||||
工业素描 | 4 | 72 | 36 | 36 |
| 4 |
|
| ||||
色彩构成与产品效果图制作 | 4 | 72 | 30 | 42 |
| 4 |
|
| ||||
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 | 4 | 72 | 30 | 42 |
| 4 |
|
| ||||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 | 4 | 72 | 36 | 36 |
|
| 4 |
| ||||
职业岗位课程 | 专业 核心 课程 | 机械设计基础 | 4 | 72 | 30 | 42 |
|
| 4 |
| ||
机械产品造型设计 | 6 | 108 | 36 | 72 |
|
| 6 |
| ||||
产品逆向工程设计 | 6 | 108 | 36 | 72 |
|
| 6 |
| ||||
模型制作 | 6 | 108 | 36 | 72 |
|
|
| 6 | ||||
产品外观设计 | 4 | 72 | 36 | 36 |
|
|
| 4 | ||||
专业 特长 课程 | CorelDRAW软件应用 | 4 | 72 | 30 | 42 |
|
|
| 4 | |||
产品的策划与推广 | 4 | 72 | 30 | 42 |
|
|
| 4 | ||||
3D打印技术 | 4 | 72 | 30 | 42 |
|
|
| 4 | ||||
专业选修课程 | 国际社交礼仪 | 6 | 108 |
|
|
| √ | √ | √ | |||
应用文写作 | ||||||||||||
沟通技巧 | ||||||||||||
团队合作与执行力 | ||||||||||||
艺术欣赏 | ||||||||||||
国际文化 | ||||||||||||
6S管理 | ||||||||||||
3D打印 | ||||||||||||
人机工程学 | ||||||||||||
模具设计基础 | ||||||||||||
版式设计 | ||||||||||||
职业 拓展课 程 | 就业 指导 课程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1 | 18 | 9 | 9 | 1 |
|
|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 | 18 | 9 | 9 |
|
|
| 1 | ||||
创新创业课程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 2 | 36 | 18 | 18 |
| 2 |
|
| |||
创新创业实践 | 4 |
|
|
|
| 导师制个性化指导与项目实践活动 | ||||||
素质拓展课程 | 入学教育 | 1 |
|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1 | 18 | 9 | 9 | 1 | 心理咨询辅导与训练 | ||||||
素质教育拓展 | 8 |
|
|
| √ | √ | √ | √ | ||||
顶岗实习(含就业实习) | 40 |
|
|
|
|
|
|
| ||||
合计 | 165 | 2060 | 816 | 1136 | 27 | 24 | 24 | 25 |
|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名称
实践类型 | 实验 | 实训 | 实习 | 课程设计 | 毕业设计 | 创新研发 | 职业鉴定 | 单项竞赛 | 综 合 竞 赛 | 学期/学周 | |||||
1 | 2 | 3 | 4 | 5 | 6 | ||||||||||
项目(课程)一:企业见习 |
|
| √ |
|
|
|
|
|
| 0.5 |
|
|
|
|
|
项目(课程)二:工程制图与识图技能实训 |
|
|
| √ | √ |
| √ |
|
| 1 |
|
|
|
|
|
项目(课程)三:素描实训 |
|
| √ |
|
|
| √ |
| √ |
| 1 |
|
|
|
|
项目(课程)四:效果图制作实训 |
| √ |
| √ | √ |
| √ |
|
|
| 1 |
|
|
|
|
项目五:机械产品造型设计实训 |
| √ |
|
|
|
| √ | √ |
|
|
| 1 |
|
|
|
项目(课程)六:产品逆向设计实训 |
| √ |
| √ | √ |
|
| √ |
|
|
| 1 |
|
|
|
项目(课程)七:外观设计实训 |
| √ |
| √ | √ |
|
| √ |
|
|
|
| 1 |
|
|
项目(课程)八:CorelDRAW应用实训 |
| √ |
| √ | √ |
|
| √ |
|
|
|
| 1 |
|
|
项目(课程)九: 3D打印与模型制作实训 |
| √ |
| √ | √ |
|
| √ |
|
|
|
| 1 |
|
|
项目(课程)十一:顶岗实习 |
|
| √ |
|
|
|
|
|
|
|
|
|
| 9 | 9 |
九、教学实施与管理要求
1.欲构建DID人才培养模式
DID(Disperse Integrate Disperse)人才培养模式:即分散—集中统一—分散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依托国内外工业实际龙头企业,深入企业调研,分析产业结构特点,摸清企业用人需求,确定本专业人才规格和专业发展定位。首先与各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每个单位订5-7名学生,将整班学生分散到各个企业,成为企业的准员工,然后学校集中这些企业,根据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尽量考虑各企业共性的要求,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特点,调动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这些准员工都回到自己的企业,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实习要求,分散进行专业实习,企业派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指导。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符合企业需求,毕业生在学校得到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企业得到岗位能力的培养。
这样既使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又增加了学生毕业后就业机会,同时又解决了学校实验、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
2、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工业设计行业企业招聘员工计划,在学生入校后,与这些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学生变为该企业准员工,这些企业根据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与专业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把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输送行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放在办学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校内、校外专家的作用,共同研究制定适应于工业设计行业发展趋势、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学校基础素养教育、职业基础知识以及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在学校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培养全过程实施工学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