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V1)

2017-02-26 21:18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二、培养目标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四、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五、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六、教学进程表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八、教学实施与管理要求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二)专业代码:560309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创业创新意识,面向工业机器人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具有编程、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系统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面向

1.就业职业领域

主要面向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等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保养、维护等工作。

2.初始就业岗位群

主要岗位:工业机器人设备的操作、编程,保养与维护,工业机器人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等岗位。

相近岗位:工业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营销与技术服务等岗位。

3.发展或晋升岗位群

工业机器人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等岗位。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三年。

四、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一)素质要求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遵纪守法、尊章守纪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及责任意识。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5.具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6.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身心健康和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

(二)知识要求

1.熟悉机械制图、电气制图的基础知识。

2.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3.掌握电工电子、电气控制、电机传动、传感器的基础知识。

4.掌握PLC、单片机、工控机、触摸屏等基础知识。

5.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6.熟悉弧焊、点焊的基本原理及数控机床电气接口知识。

7.熟悉机器视觉相关知识。

8.掌握工业机器人与周边设备的通讯知识及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的基本知识。

9.熟悉产品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三)能力要求

1.能读懂机器人自动线机械结构图,液压、气动、电气系统图。

2.会使用电工、电子常用工具和仪表。

3.能对PLC、单片机控制系统进行基本维护。

4.能拆装、维护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电气系统。

5.能熟练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编程。

6.会使用现场总线组网控制。

7.会使用工控机、触摸屏,能编写基本人机界面程序。

8.能安装、调试常用工业机器人。

9.能进行工业机器人营销和技术服务。

(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1.工业机器人编程员

2.维修电工

3.组态控制技术(MCGS)证书

(五)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

工作项目

典型工作任务

主要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教学与训练课程/项目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应用

1.能够熟练操作机器人进行各种作;

2.能够熟练处理工业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

1. 具有阅读电气原理图及接线图的能力;

2. 能按规范操作机器人。

3. 能看懂工业机器人的说明书。

1.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3.具有机械基础知识;

4.掌握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

5.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

6.能够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机器人并进行简单检测与维护;

工程制图

AutoCAD高级应用技术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电工技术

电子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

电气控制与PLC

控制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业机器人设计与研发

1. 能够对工业机器人的功能进行程序编译。

2. 能够正确对工业机器人的机械部分、电气控制部分、程序控制部分进行相应的开发与设计。

3. 能够熟练对工业机器人进行试验与检测。

4. 完成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及可能的故障因素的记录。

1. 能正确、可靠选择和安装机器人的机械零部件。

2. 能阅读设备的机械图、电气原理图、线路连接图及装配图。

3. 能按机器人的说明书完成电气部分和控制部分的安装及调试。

4. 能对安装后的机器人的工作精度进行检验。

1.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机械设计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3.掌握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4.能够绘制流程图并掌握一门编程语言;

5.掌握电气控制的相关知识;

5.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及组态软件的编程与应用;

6.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硬件结构和编程方法;

7. 掌握用仪器仪表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检测与维护的方法。

工程制图

AutoCAD高级应用技术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电工技术

电子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

电气控制与PLC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

应用技术

工业机器人的组装与调试

1.机械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2.电气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3.工业机器人整机的组装与调试;

4.工业机器人生产指导与过程控制。

1.具有机电设备安装和调试能力;

2.具有机电产品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技能;

3.能阅读专业资料;

4.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具;

5.具有装配钳工、维修电工技能操作证;

6.熟练使用各种常见工业机器人装配工具;

7.能进行工业机器人产品装配。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4.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

5.掌握PLC应用的基本知识;

6.掌握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7.掌握安全知识及专业英语知识;

8.具有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基本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能力;

10.掌握产品装配工艺;

11.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工程制图

AutoCAD高级应用技术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电工技术

电子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

电气控制与PLC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

机械产品装配技术

电子测量与自动检测

工业机器人组装与调试技术

工业机器人的维修与保养

1.能够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

2.能够制定出工业机器人的检单和保养程序。

3.能够确选择、合理使用设备安装工具,并对其进行保养。

4.能够快速熟练处理工业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

1. 能正确选择、合理使用设备安装工具,并对其进行保养。

2.能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常用和专业调试工具。

3.能使用专用仪器、设备完成设备的参数调整并进行检查。

4.能完成电气控制系统和电气控制设备的连接,有PLC控制程序编制与调试能力。

5.能按规程进行设备调试,并具备技术文件的记录与整理能力。

6. 能编制设备检修计划。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2.具有机械基础知识;

3.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4.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

5.掌握PLC应用的基本知识;

6.掌握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

7.掌握安全知识及专业英语知识;

8.具有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基本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能力;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

11. 能够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机器人并进行简单检测与维护;

工程制图

AutoCAD高级应用技术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电工技术

电子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

电气控制与PLC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

电子测量与自动检测

工业机器人的维修与保养






工业机器人市场营销

1.熟悉典型机电产品性能;

2.掌握销售渠道和方法;

3.能稳妥地解决售后各类技术问题。

1.能与顾客进行良好的语言沟通;

2.具有装配钳工、维修电工技能操作证;

3.具有工业机器人产品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技能;

4.具有机电设备安装和调试能力;

5.具有良好的质量意识与职业道德。

1.了解工业机器人产品结构、性能及使用常识;

2.掌握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安装与调试;

3.掌握营销知识;

4.掌握工业机器人产品或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知识;

6.掌握安全知识。

工程制图

AutoCAD高级应用技术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液压与气压传动

工业机器人的维修与保养

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

工业机器人营销

公共关系

五、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一)专业核心课程一:《运动控制技术》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运动控制技术》

课程类别

理论、实践课

课程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直流调速系统及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理解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突出特点,从系统的角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对学生掌握自动控制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岗位目标:结合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熟悉运动控制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应用,进而掌握常见的调速电路结构和控制原理,使学生逐渐具有系统观念、工程观念、创新观念。

4.非专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直流调速系统及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理解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并能够将该工程设计方法推广应用到其它自动控制系统中,掌握直流调速、交流调速的控制方式、脉宽调制策略和矢量控制技术,能够对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有总体掌握,并达到独立分析、设计和调试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改革方向,以工程实例展开理论教学,确定项目以及实施各项目应完成的任务和如何完成任务,让同学们目的明确的去学习本门课的每一个知识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项目一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任务一 直流调速系统用的直流可控电源

任务二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特殊问题

任务三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主要问题

任务四 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

任务五 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

任务六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和无静差调速系统

任务七 电压反馈电流补偿控制的调速系统

项目二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任务一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

任务二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动态性能分析

任务三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任务四 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

项目三 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

任务一 微型计算机数字控制的主要特点

任务二 微机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任务三 数字测速与滤波

项目四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任务一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可逆线路

任务二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回馈制动

任务三 两组晶闸管可逆线路中的环流

任务四 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任务五 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项目五 交流调速的基本类型和交流变压调速系统

任务一 交流调速的基本类型

任务二 闭环控制的交流变压调速系统—种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

项目六 异步电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VVVF)—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系统

任务一 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

任务二 静止式变频装置

任务三 正弦波脉宽调制逆变器

任务四 异步电机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的稳态机械特性

任务五 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

任务六 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

任务七 异步电机的多变量数学模型和坐标变换

任务八 矢量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

课程教学方法:

理论(教室)+实践(实验室)

(二)核心课程二: 《单片机技术与C语言》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单片机技术与C语言》

课程类别

理论、实践课

课程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硬件系统功能模块,熟练掌握单片机指令系统以及常用的几种程序设计方法,精通常用的单片机子程序模块。

2.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能够实现单片机的软硬件结合来完成一些基础性的控制项目。

3.岗位目标:结合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熟悉单片机在控制系统领域的应用,进而掌握常见的故障及相应的原因,锻炼他们可以准确迅速的排查故障原因,作出处理方案的能力。

4.非专业素质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们明确在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勤奋学习、严谨求实、改革创新的工作作风;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有较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能力要求:

本课程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使学生获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并深入了解单片机在工业机器人设计领域的应用,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从事单片机应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项目一  单片机基础知识

任务一  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任务二 掌握单片机相关数制和码制的转换计算。

   作为单片机数据处理的基础,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里边已经学过,在此承前启后的完成本课程要求。

项目二  简易车灯控制

   任务一  点亮一个LED灯;

   任务二 LED灯闪烁 ;

   任务三  LED灯流水控制。

项目三  定时器应用

   任务一  1s和60s定时器的实现;

   任务二  交通灯控制。

项目四  键盘

   任务一  独立式键盘;

   任务二  4×4矩阵式键盘。

项目五  数码管显示器

   任务一  数码管静态显示原理及应用;

   任务二  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及应用。

项目六  18B20数字化智能传感器

任务一  18B20的单点温度检测;

任务二  18B20的多点温度检测。

项目七  液晶屏显示

任务一  1602液晶屏显示;

任务二  12864芯片字库程序应用。

项目八  串行通信

   任务一  PC机与单片机通信(RS232协议);

   任务二  I2C总线AT24C02芯片的读写操作。

课程教学方法:

理论(多媒体教室)+实践(单片机实训室)

(三)专业核心课程三: 《工业自动线PLC控制》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工业自动线PLC控制》

课程类别

理论、实践课

课程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具备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独立分析的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掌握PLC的基本指令、步进顺序指令、功能指令,了解编程器与编程软件及其使用方法,掌握PLC的系统设计与调试。

2.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能够实现PLC的软硬件结合来完成一些基础性的控制项目。

3.岗位目标: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熟悉PLC在工业控制系统领域的应用,进而掌握常见的PLC应用实例设计方法。

4.非专业素质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们明确在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勤奋学习、严谨求实、改革创新的工作作风;有较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能力要求:

本课程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工厂常用低压电器的原理和选择,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正反转控制等基本环节的控制线路,掌握PLC的梯形图、编程语言、指令,掌握电气接线图的工艺设计思想以及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逐步培养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分析能力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了解各种常见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运动情况以及机械和电气的配合关系等,为学生以后从事自动控制方面设计、运行、维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项目一 常用低压电器

任务一 开关电器;

任务二 熔断器;

任务三 主令电器;

任务四 接触器;

任务五 继电器;

任务六 传感器。

项目二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电路

任务一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电路;

任务二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任务三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任务四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

任务五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电路;

任务六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保护环节。

项目三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结构、工作原理、编程语言

项目四 西门子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项目五 西门子S7-200的编程软件

项目六 西门子S7-200系列PLC基本指令、步进顺序指令、功能指令

项目七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

实训一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实训二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控制

实训三 电动机正、反转的PLC控制

实训四 自动配料系统的PLC控制

实训五 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

实训六 电梯的PLC控制

实训七 电动机正、反转能耗制动的PLC控制

实训八 用功能指令实现交通灯的控制

实训九 用功能指令实现数码管循环点亮

课程教学方法:

理论(多媒体教室)+实践(PLC实训室)

(四)专业核心课程四: 《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

课程类别

理论、实践课

课程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场总线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现场总线的基本特点及应用方法。

2.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现场总线运用能力,能够根据现场总线的软硬件结合来完成一些基础性的控制项目。

3.岗位目标: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掌握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在工业控制系统领域的应用及设计方法。

4.非专业素质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们明确在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勤奋学习、严谨求实、改革创新的工作作风;有较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自动化领域蓬勃发展的新型控制技术。课程要求明确现场总线的特点、系统构成、监控组态软件原理、现场总线系统的工程设计等;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工业网络通信特点,以及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几种典型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以及相关软、硬件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现场总线进行选型;能够简单设计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

课程主要内容:

项目一 计算机网络与工业网络

任务一 计算机网络概述

任务二 工业网络特点及现场总线体系结构

任务三 工业网络的主要模式

任务四 计算机局域网与工业网络

任务五 工业网络准入测试

项目二 工业网络通信基础

任务一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任务二 数据编码技术

任务三 数据传输技术及多路复用技术

任务四 数据交换技术

任务五 差错控制技术

项目三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任务一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OSI参考模型

任务二 参考模型各层特点及其功能划分

任务三 几种常见的现场总线通信模型介绍

任务四 参考模型介绍

项目四 PROFIBUS总线

任务一 PRPFIBUS概貌

任务二 PRPFIBUS基本特点

任务三 PRPFIBUS-DP技术简介

任务四 PRPFIBUS-PA技术简介

任务五 PRPFIBUS-FMS技术简介

任务六 PRPFIBUS的应用

项目五 LonWorks总线

任务一 总体概述

任务二 LonTalk协议

任务三 神经元芯片

任务四 LonWorks的收发器技术、结点技术

课程教学方法:

理论(教室)+实践(现场总线控制实训室)

(五)专业核心课程五: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课程类别

理论、实践课

课程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机器人自身程序的编写,掌握外围设备工作的协调,掌握工作站的集成与调试,掌握机器人手册、外围设备手册等相干资料的查询。

2.能力目标:具备读懂系统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手工和自动编写一般机器人零部件加工程序的初步能力;具有安装和调试工作站的基本能力。

3.岗位目标: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熟悉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集成,进而掌握安装和调试机器人技术,锻炼他们能够准确迅速的调试应用系统。

4.非专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素养,了解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的集成、安装与调试过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课程主要内容:

项目一 机器人药品分拣工作站系统的集成

目标一  叙述机器人药品分拣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目标二  叙述产品的装配工艺

目标三  叙述机器人程序调整注意事项

目标四  制定合理的机器人药品分拣系统安装顺序

目标五  制定合理的机器人药品分拣系统设立的工作计划

目标六  通过机器人药品分拣系统安装与调试,形成

项目二  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系统的集成

   目标一 叙述机器人焊接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目标二  叙述产品的焊接工艺

目标三  叙述FUNAC机器人焊接系统设立注意事项

目标四  制定合理的机器人焊接系统设立的工作计划

目标五  通过机器人焊接系统安装与调试,形成机器人焊接系统

项目三  机器人-数控车加工自动化工作站系统的集成

   目标一  叙述机器人-数控车加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目标二  叙述GSK数控车自动化改造方法

目标三  叙述气动卡盘安装与调试方法

目标四  叙述机器人码垛使用方法

目标五  叙述机器人寄存器使用方法

目标六  制定合理的机器人-数控车加工自动化系统安装顺序

项目四  机器人激光打标工作站系统的集成

目标一  叙述ABB机器人激光打标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目标二  叙述泰德打标激光系统的工作操作方法

目标三  叙述ABB R140机器人的使用方法

目标四  叙述ABB机器人激光打标系统设立注意事项

目标五  制定合理的ABB机器人激光打标系统安装顺序

目标六  制定合理的ABB机器人激光打标系统的工作计划

目标七  通过ABB机器人激光打标系统安装与调试,形成ABB机器人激光打标系统

项目五  机器人火焰切割工作站系统的集成

目标一  叙述KUKA机器人火焰切割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目标二  叙述火焰切割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操作方法

目标三  叙述KUKA机器人的使用方法

目标四  叙述KUKA机器人火焰切割系统设立注意事项

目标五  制定合理的KUKA机器人火焰切割系统安装顺序

目标六  制定合理的KUKA机器人火焰切割系统的工作计划

目标七  通过GSK机器人火焰切割系统安装与调试,形成GSK机器人火焰切割系统

项目六  GSK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系统的集成

目标一  叙述GSK机器人焊接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目标二  叙述产品的焊接工艺

目标三  叙述自动焊接系统的使用方案

目标四  叙述GSK机器人焊接系统设立注意事项

目标五  制定合理的GSK机器人焊接系统安装顺序

目标六  制定合理的GSK机器人焊接系统的工作计划

目标七  通过GSK机器人焊接系统安装与调试,形成GSK机器人焊接系统

课程教学方法:

理论(多媒体教室)+实践(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

(六)专业核心课程六:《顶岗实习》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顶岗实习》

课程类别

实践课

课程能力目标: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通过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劳动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6.增加学生对企业的全面了解,丰富学生社会实际经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公共关系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能力要求:

1.能认真遵守行业法规和职业技术规程,环保意识强;

2.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3.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4.培养毕业生具备对相关工作内容的学习、工作任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使用参考书、手册、图标、技术标准等技术资料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课程教学方法:

实践(各顶岗实习基地)

六、教学进程表

类型

课程模块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分配

各学期周数及教学周时数

总课时

授课

实(训)验

18

18

18

18

36

职业素质课程

思想

政治

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45

9

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72

60

12

2

2

形势与政策

1

1-2次/学期



文化

基础

课程

大学语文

4

72

36

36

4



大学英语

8

144

72

72

4

4



计算机文化基础

4

72

36

36

4



体育

8

144

144

2

2

2

2



军事理论与训练

3

116

36

80(与入学育同步)

2



职业

基础

课程

工程制图及CAD

6

108

36

72

6



高等数学

4

72

36

36

4



电工电子技术

4

72

30

42

4



机械制造基础

4

72

36

36

4



电气控制技术

4

72

30

42

4



电气CAD

2

36

18

18

2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4

72

36

36

4



职业岗位课程

专业

核心

课程

单片机技术与C语言

4

72

30

42

4



运动控制技术

6

108

36

72

6



工业自动线PLC控制

6

108

36

72

6



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

6

108

36

72

6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4

72

36

36

4



专业

特长

课程

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

4

72

30

42

4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4

72

30

42

4



机器人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护

4

72

30

42

4



专业选修课程

国际社交礼仪

6

108



应用文写作



沟通技巧



团队合作与执行力



艺术欣赏



国际文化



精益制造



安全法规



6S管理



3D打印



WTO规则



职业

拓展课

就业

指导

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

18

9

9

1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18

9

9

1



创新创业课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

36

18

18

2



创新创业实践

4

导师制个性化指导与项目实践活动



素质拓展课程

入学教育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8

9

9

1

心理咨询辅导与训练



素质教育拓展

8



顶岗实习(含就业实习)

40



合计

165

2060

816

1136

27

24

24

25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名称

实践类型

实验

实训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创新研发

职业鉴定

单项竞赛

学期/学周

1

2

3

4

5

6

项目(课程)一:企业见习

0.5

项目(课程)二:工程制图与识图技能实训

1

项目(课程)三:金工实习

1

项目(课程)四:电工技术实训

1

项目五:电子工艺实训

1

项目(课程)六:单片机技术实训

1

项目(课程)七:PLC与变频器技能实训

1

项目(课程)八: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

1

项目(课程)九: 工业机器人仿真实训

1

项目(课程)十一:顶岗实习

9

9

九、教学实施与管理要求

1.欲构建DID人才培养模式

DID(Disperse Integrate Disperse)人才培养模式:即分散—集中统一—分散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依托国内外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深入企业调研,分析产业结构特点,摸清企业用人需求,确定本专业人才规格和专业发展定位。首先与各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每个单位订5-7名学生,将整班学生分散到各个企业,成为企业的准员工,然后学校集中这些企业,根据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尽量考虑工业机器人企业共性的要求,例如对工业机器人岗位群能力都能兼顾,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特点,调动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这些准员工都回到自己的企业,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实习要求,分散进行专业实习,企业派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指导。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符合企业需求,毕业生在学校得到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企业得到岗位能力的培养。

这样既使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又增加了学生毕业后就业机会,同时又解决了学校实验、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

2、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招聘员工计划,在学生入校后,与这些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学生变为该企业准员工,这些企业根据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与专业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把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输送行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放在办学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校内、校外专家的作用,共同研究制定适应于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学校基础素养教育、职业基础知识以及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企业设计员岗位、工艺员岗位、数控设备加工操作工岗位以及工业机器人调试工岗位生产性实习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在学校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培养全过程实施工学交替。